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嘉实动态

嘉实基金:连接耐心资本和健康未来 激活生物医药创新引擎

字体大小: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为了携手广大投资者持续探寻新质产业的发展动态和长期机遇,更好地服务财富增长、助力产业腾飞,我们推出《新质产业·超级机遇》系列专栏,此为生物医药篇。


生物医药被市场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它关系着人类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在刚性需求增长和生命科技突破的双轮驱动下,凭借抗周期属性强、创新持续爆发等特质,一直是全球资本竞相布局的“长坡厚雪”。

近年来,基因编辑、创新药、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创新不断,生物医药不仅成为全球高科技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引领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引擎。

然而,这片高价值、高潜力的前沿阵地,亦是高投入、长周期、强专业性的风险领域。如何高效配置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创新沃土,是时代赋予金融市场的重大课题。

嘉实基金对生物医药领域有着二十多年的关注和布局,始终致力于锻造行业领先的生物医药投研能力,以前瞻聚焦、优质丰富的特色产品和投资服务,力争汇聚资本力量激活生物医药创新引擎,助力广大投资者把握生物医药发展新周期的投资机遇。

01

前瞻布局

跑在时代前沿助力产业发展

立足于基本面深度研究,坚守对产业发展底层逻辑和长期趋势的判断,嘉实很早就看到了生物医药领域的长期配置价值。

根据同花顺数据,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中报,生物医药就跃居嘉实基金前十大重仓行业,成为权益资产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

嘉实也领先行业很早就成立了聚焦于大健康行业的投资与研究团队,并推动投研理念和投资方法论的动态更迭、传承协同。

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表示,从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出发,疾病疗愈,健康生活,这些人类最刚性、最稳定的需求是生物医药行业长期发展最本质、最显著的投资逻辑。他强调,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进一步奠定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长期需求基础。

从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来看,近年来生物科技的突破创新正在驱动生物医药行业成为广大投资者眼中的优质赛道。这背后源自供需两方面的动力,需求端,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无上限,而自然界疾病变异等持续提出新挑战;供给端,分子生物学、AI、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交叉演进,形成了“基础发现→技术转化→临床应用”的正循环。

过往二十年,中国生物医药大致经历了全民医保、医保控费、创新涌动,以及近年来的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阶段四个阶段。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创新药正在从快速做大、内卷出清的1.0时代,迈向出海精彩纷呈、全球化发展开启的2.0时代。

在陪伴和见证产业转型升级中,嘉实基金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配置重点动态变化,但从不缺席。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嘉实基金在A股生物医药行业配置市值达243.31亿,位居嘉实整体行业持仓市值第四,在全体公募基金生物医药持仓排名前十。

02

合力锻造平台型生物医药投资能力

纵然产业发展逻辑清晰,但生物医药的研究门槛和投资挑战很高。

根据郝淼的介绍,生物医药兼具消费、科技、制造等属性,囊括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细分行业,比如说偏制造属性的医疗器械,偏科技属性的创新药,偏消费的眼科和医美,偏周期的原料药、中药材等,商业模式包罗万象,如同一个缩小版的全市场。

这些意味着,生物医药研究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既需要专业的产业视角、扎实的研究基本功,还需要同时具备国际视角,跟住前沿技术变化。也正因为这些,嘉实基金对生物医药领域非常重视,从投研团队配置和投研体系的重点打造上就能窥见一斑。

郝淼,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被称为土生土长的“医药人”——医药领域的求学背景,医药领域的科研背景,医药领域的投研经历。

他是中科院生物化学与分析生物学博士,早在2010年便开始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期间曾远赴美国进行访学,对医药领域的前沿一线研究与应用都有切身体验。从科研转投研之后,郝淼相继担任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直到目前的公募基金经理,他的职业主线从未偏离过生物医药领域。

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团队架构独具特色,团队投研人员的研究覆盖领域不是按照传统的医药子行业进行划分,而是根据重点领域赛道来划分,目的在于打造覆盖医药细分领域的赛道型行业专家,方便进行细分领域投资机会的甄别取舍,更加聚焦高景气度且更具前景的细分赛道。

除了大健康研究团队,嘉实基金还在投研体系中横向跨组构建了聚焦创新药的产业链研究小组,由专业研究人员牵头,将拥有生物医药背景的研究员、基金经理组织起来,进行线面体结合、更立体更丰富的深度研究。

根据嘉实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刘杰介绍——

嘉实持续进化的投研体系更加强调聚焦收敛和产出升级,构建了创新药、半导体、智能化、碳中和、国潮消费等相关产业链研究小组。

这些小组立足产业融合全局、全球视野,跟踪行业前沿动向,在此基础上搭建产业的研究框架和高频数据库,并重点回答两方面问题:

01

产业发展的整体前景与方向是什么,即提炼底层认知;

02

不同阶段细分行业的关键矛盾、机遇与风险,即产业链各环节增速与竞争格局的问题。

将团队成熟的能力沉淀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可解释、可复制、可延续的决策流程,也是嘉实投研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嘉实,不同产业链研究小组或者投资团队在遇到生物医药相关问题时,会以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提升认知的宽度和深度,在交叉验证中去寻找合适的击球点。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曾多次强调,生命、信息、能源是科技投资长期聚焦的三大本质需求,从而衍生出创新药、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五大看好方向,其中生物医药尤其是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是重点看好领域之一。

嘉实在生物医药领域积淀的主动投研能力也被广泛而深入地运用到近年来持续壮大的被动投资布局上。嘉实基金Smart-Beta和指数投资首席投资官刘斌就表示,嘉实“超级ETF”指数投资围绕国家战略和关键产业“超级机遇”,重点投向以生命技术、数字AI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

“嘉实对指数基金经理的要求不只是做好某个被动工具PCF清单制作或者日常投资管理,而是能够成为专精于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建立对某类资产的体系框架和深度认知。”刘斌称。

03

构筑优质产品矩阵

连接耐心资本和健康未来

生物医药的创新,是人类与疾病的终极较量。从实验室的微光到病患被治愈的曙光,过程注定坎坷,背后都离不开金融支持的力量。

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从A股的市值排名和占比来看,生物医药总市值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五位,在新兴产业中市值占比仅次于新能源和电子,这背后离不开各类投资工具的联接。

正如刘杰所言,基金产品是投资认知的表达,承载着产业跃迁可能带来的超级机遇,也是力争捕捉贝塔和阿尔法的战略要地,背后依靠的是持续强化的投研内核和体系化服务。

具体到生物医药领域的基金产品矩阵建设上,嘉实在“客需解构—策略形成—产品供给—投研匹配—品质管理”互为一体的客需驱动体系之下持续丰富货架供给,除了打造了一些精品主动股票产品,也融合投研优势不断寻找长坡厚雪、挖掘优质Beta,形成了嘉实“超级ETF”工具箱。

2025年以来,一些前瞻布局的基金产品让投资者同频共振感受到生物医药领域新质蝶变。主动方面,以嘉实互融精选股票型基金为例,这只基金在2021年之后由郝淼接手,侧重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机会挖掘。由于郝淼坚定看好A股和港股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方向,2023年起,嘉实互融精选股票A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配置比重已经达到90%,且前十大重仓股持仓较为稳定。(数据来自产品2023/2024年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上仅为基金经理当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来长期必然投资方向)

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近2年业绩排名同类标准股票型基金第一(1/324),近1年业绩排名标准股票型基金2/344、近3年排名2/308。

被动投资方面,嘉实基金构建了差异化、有竞争力的超级ETF特色产品矩阵,力争精准聚焦、跟进捕捉生物医药领域各细分领域的裂变机遇,满足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者需求。

比如,聚焦疫苗研发投资机遇的生物疫苗ETF,聚焦创新药投资的科创医药ETF嘉实,方便港股配置的恒生医疗ETF嘉实,方便全球化配置的标普生物科技ETF,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特色工具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创新药行情爆发,作为A股医药指数中设置了20%涨跌幅限制的指数,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凭借高弹性备受关注。科创医药ETF嘉实是全市场成立最早的跟踪该指数、同类产品规模最大的ETF,且是唯一一只设立了场外联接基金的ETF,成为广大投资者追踪科创板医药板块的投资利器。

最后,世界级的创新或将迎来全球化的定价,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重估新周期可能只是刚刚开始,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当金融活水与生物医药创新共舞,改变的可能不只是投资体验,更是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无数生命的轨迹。

汇聚资本力量,助力激活生物医药创新引擎,嘉实基金将继续以专业为舵,成为连接耐心资本和健康未来的“重要桥梁”,和广大投资者一起共赴美好未来。

注:嘉实互融精选股票成立于20190228,蒋一茜20190228-20210424,冯正彦20200310-20210424,梁铭超20210424-20220922管理,郝淼20220922管理至今。各年度业绩与基准表现分别为:2021(-5.40%,-7.98%),2022(-4.20%,-16.01%),2023(2.35%,-10.65%),2024(-7.41%,16.02%)。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嘉实基金:连接耐心资本和健康未来 激活生物医药创新引擎

2025-07-25 来源:嘉实基金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为了携手广大投资者持续探寻新质产业的发展动态和长期机遇,更好地服务财富增长、助力产业腾飞,我们推出《新质产业·超级机遇》系列专栏,此为生物医药篇。


生物医药被市场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它关系着人类生命的长度和质量,在刚性需求增长和生命科技突破的双轮驱动下,凭借抗周期属性强、创新持续爆发等特质,一直是全球资本竞相布局的“长坡厚雪”。

近年来,基因编辑、创新药、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创新不断,生物医药不仅成为全球高科技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引领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引擎。

然而,这片高价值、高潜力的前沿阵地,亦是高投入、长周期、强专业性的风险领域。如何高效配置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创新沃土,是时代赋予金融市场的重大课题。

嘉实基金对生物医药领域有着二十多年的关注和布局,始终致力于锻造行业领先的生物医药投研能力,以前瞻聚焦、优质丰富的特色产品和投资服务,力争汇聚资本力量激活生物医药创新引擎,助力广大投资者把握生物医药发展新周期的投资机遇。

01

前瞻布局

跑在时代前沿助力产业发展

立足于基本面深度研究,坚守对产业发展底层逻辑和长期趋势的判断,嘉实很早就看到了生物医药领域的长期配置价值。

根据同花顺数据,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中报,生物医药就跃居嘉实基金前十大重仓行业,成为权益资产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

嘉实也领先行业很早就成立了聚焦于大健康行业的投资与研究团队,并推动投研理念和投资方法论的动态更迭、传承协同。

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郝淼表示,从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出发,疾病疗愈,健康生活,这些人类最刚性、最稳定的需求是生物医药行业长期发展最本质、最显著的投资逻辑。他强调,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进一步奠定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长期需求基础。

从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来看,近年来生物科技的突破创新正在驱动生物医药行业成为广大投资者眼中的优质赛道。这背后源自供需两方面的动力,需求端,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无上限,而自然界疾病变异等持续提出新挑战;供给端,分子生物学、AI、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交叉演进,形成了“基础发现→技术转化→临床应用”的正循环。

过往二十年,中国生物医药大致经历了全民医保、医保控费、创新涌动,以及近年来的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阶段四个阶段。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创新药正在从快速做大、内卷出清的1.0时代,迈向出海精彩纷呈、全球化发展开启的2.0时代。

在陪伴和见证产业转型升级中,嘉实基金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配置重点动态变化,但从不缺席。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嘉实基金在A股生物医药行业配置市值达243.31亿,位居嘉实整体行业持仓市值第四,在全体公募基金生物医药持仓排名前十。

02

合力锻造平台型生物医药投资能力

纵然产业发展逻辑清晰,但生物医药的研究门槛和投资挑战很高。

根据郝淼的介绍,生物医药兼具消费、科技、制造等属性,囊括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细分行业,比如说偏制造属性的医疗器械,偏科技属性的创新药,偏消费的眼科和医美,偏周期的原料药、中药材等,商业模式包罗万象,如同一个缩小版的全市场。

这些意味着,生物医药研究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既需要专业的产业视角、扎实的研究基本功,还需要同时具备国际视角,跟住前沿技术变化。也正因为这些,嘉实基金对生物医药领域非常重视,从投研团队配置和投研体系的重点打造上就能窥见一斑。

郝淼,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总监,被称为土生土长的“医药人”——医药领域的求学背景,医药领域的科研背景,医药领域的投研经历。

他是中科院生物化学与分析生物学博士,早在2010年便开始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期间曾远赴美国进行访学,对医药领域的前沿一线研究与应用都有切身体验。从科研转投研之后,郝淼相继担任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直到目前的公募基金经理,他的职业主线从未偏离过生物医药领域。

嘉实基金大健康研究团队架构独具特色,团队投研人员的研究覆盖领域不是按照传统的医药子行业进行划分,而是根据重点领域赛道来划分,目的在于打造覆盖医药细分领域的赛道型行业专家,方便进行细分领域投资机会的甄别取舍,更加聚焦高景气度且更具前景的细分赛道。

除了大健康研究团队,嘉实基金还在投研体系中横向跨组构建了聚焦创新药的产业链研究小组,由专业研究人员牵头,将拥有生物医药背景的研究员、基金经理组织起来,进行线面体结合、更立体更丰富的深度研究。

根据嘉实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刘杰介绍——

嘉实持续进化的投研体系更加强调聚焦收敛和产出升级,构建了创新药、半导体、智能化、碳中和、国潮消费等相关产业链研究小组。

这些小组立足产业融合全局、全球视野,跟踪行业前沿动向,在此基础上搭建产业的研究框架和高频数据库,并重点回答两方面问题:

01

产业发展的整体前景与方向是什么,即提炼底层认知;

02

不同阶段细分行业的关键矛盾、机遇与风险,即产业链各环节增速与竞争格局的问题。

将团队成熟的能力沉淀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可解释、可复制、可延续的决策流程,也是嘉实投研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嘉实,不同产业链研究小组或者投资团队在遇到生物医药相关问题时,会以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提升认知的宽度和深度,在交叉验证中去寻找合适的击球点。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曾多次强调,生命、信息、能源是科技投资长期聚焦的三大本质需求,从而衍生出创新药、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五大看好方向,其中生物医药尤其是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是重点看好领域之一。

嘉实在生物医药领域积淀的主动投研能力也被广泛而深入地运用到近年来持续壮大的被动投资布局上。嘉实基金Smart-Beta和指数投资首席投资官刘斌就表示,嘉实“超级ETF”指数投资围绕国家战略和关键产业“超级机遇”,重点投向以生命技术、数字AI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

“嘉实对指数基金经理的要求不只是做好某个被动工具PCF清单制作或者日常投资管理,而是能够成为专精于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建立对某类资产的体系框架和深度认知。”刘斌称。

03

构筑优质产品矩阵

连接耐心资本和健康未来

生物医药的创新,是人类与疾病的终极较量。从实验室的微光到病患被治愈的曙光,过程注定坎坷,背后都离不开金融支持的力量。

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从A股的市值排名和占比来看,生物医药总市值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五位,在新兴产业中市值占比仅次于新能源和电子,这背后离不开各类投资工具的联接。

正如刘杰所言,基金产品是投资认知的表达,承载着产业跃迁可能带来的超级机遇,也是力争捕捉贝塔和阿尔法的战略要地,背后依靠的是持续强化的投研内核和体系化服务。

具体到生物医药领域的基金产品矩阵建设上,嘉实在“客需解构—策略形成—产品供给—投研匹配—品质管理”互为一体的客需驱动体系之下持续丰富货架供给,除了打造了一些精品主动股票产品,也融合投研优势不断寻找长坡厚雪、挖掘优质Beta,形成了嘉实“超级ETF”工具箱。

2025年以来,一些前瞻布局的基金产品让投资者同频共振感受到生物医药领域新质蝶变。主动方面,以嘉实互融精选股票型基金为例,这只基金在2021年之后由郝淼接手,侧重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机会挖掘。由于郝淼坚定看好A股和港股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方向,2023年起,嘉实互融精选股票A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配置比重已经达到90%,且前十大重仓股持仓较为稳定。(数据来自产品2023/2024年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上仅为基金经理当前看好方向,不代表基金未来长期必然投资方向)

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近2年业绩排名同类标准股票型基金第一(1/324),近1年业绩排名标准股票型基金2/344、近3年排名2/308。

被动投资方面,嘉实基金构建了差异化、有竞争力的超级ETF特色产品矩阵,力争精准聚焦、跟进捕捉生物医药领域各细分领域的裂变机遇,满足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者需求。

比如,聚焦疫苗研发投资机遇的生物疫苗ETF,聚焦创新药投资的科创医药ETF嘉实,方便港股配置的恒生医疗ETF嘉实,方便全球化配置的标普生物科技ETF,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特色工具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创新药行情爆发,作为A股医药指数中设置了20%涨跌幅限制的指数,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凭借高弹性备受关注。科创医药ETF嘉实是全市场成立最早的跟踪该指数、同类产品规模最大的ETF,且是唯一一只设立了场外联接基金的ETF,成为广大投资者追踪科创板医药板块的投资利器。

最后,世界级的创新或将迎来全球化的定价,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重估新周期可能只是刚刚开始,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当金融活水与生物医药创新共舞,改变的可能不只是投资体验,更是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无数生命的轨迹。

汇聚资本力量,助力激活生物医药创新引擎,嘉实基金将继续以专业为舵,成为连接耐心资本和健康未来的“重要桥梁”,和广大投资者一起共赴美好未来。

注:嘉实互融精选股票成立于20190228,蒋一茜20190228-20210424,冯正彦20200310-20210424,梁铭超20210424-20220922管理,郝淼20220922管理至今。各年度业绩与基准表现分别为:2021(-5.40%,-7.98%),2022(-4.20%,-16.01%),2023(2.35%,-10.65%),2024(-7.41%,16.02%)。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